原本是要看一出荡气回肠的复仇大剧,结果却活生生变成了“造型事故现场”分析会。
在这部集结了肖战、张婧仪、乔振宇、周奇、黄觉等一众流量与实力演员的权谋大剧中,余男饰演的冬夏女王应该是压轴登场的关键角色。
角色设定上,她是手握权柄、智计无双、背负国仇家恨的高冷女王,是全剧最“狠”的一颗棋子。
头戴华丽首饰、身披貂皮大氅、走路姿势歪歪扭扭,脖子好像撑不住头,还没等说话,造型已经让人“破防”。
不是说大红唇不好看,但这“香肠嘴”的效果太离谱,不管是台词还是情绪,都逃不过那抹显眼的唇色。
弹幕一片“吃了两根热狗的既视感”、“嘴比演技还突出”、“一哭上嘴唇就翻上天了”。
本该是母女,却被观众看成姐妹,甚至一度分不清谁是谁。原本紧张的剧情,瞬间变成全网调侃现场。
余男的演技并没有掉线。作为一位有国际大奖傍身的资深演员,她的演技从来不需要怀疑。早年间,
她在《图雅的婚事》《惊蛰》、《杀生》、《月蚀》里的表现,层层递进、层层递心,无一不是教科书级别。
在《战狼》中,她是短发干练、军姿飒爽的女战士,在《图雅的婚事》中,她诠释草原女性的坚韧与脆弱,在《月蚀》中,她甚至一人分饰两角,展现出女性复杂的情感起伏。
本该是霸气女王,却因为一张过于艳丽的嘴唇和无神的“死鱼眼”,让一切细腻的演技全都成了陪衬。
观众不是不识货,而是实在太难忽略这违和感。镜头推进的每一秒,情绪刚酝酿到一半,就被那嘴唇拉回了“综艺调侃频道”。
冬夏女王本来设定得挺好:一国之主、机关算尽、情感克制、城府极深,活脱脱一版“女版梅长苏”。
可剧情中她一遇到蒯铎就“熔化”。得知对方有家庭还依旧深情不减,谈正事时动不动眼含泪光,还问起对方孩子的名字。
更“恋爱脑”的一幕,是她在劝藏海不要报复时,理由居然是“你这样只会让香暗荼也走上复仇之路”。
从一个高智商权谋家突然变成了为了感情牺牲全局的痴情人,观众都看懵了:“你不是那个女王吗?怎么还给人当红颜知己了?”
郑晓龙这个名字在国产剧圈意味着什么?《甄嬛传》、《红高粱》、《金婚》、《功勋》……每一部都是在细节上雕琢到极致的经典。
镜头调度平淡、情绪传达断裂、节奏拖沓、人物塑造薄弱,权谋感全靠演员喊台词堆砌。
尤其是妆造问题,不止余男,整体剧组都陷入“过度用力”的怪圈:以为多珠宝就代表尊贵,以为重唇妆就能撑气场,结果全剧变成《延禧攻略》+《乡村爱情》混剪。
也许郑晓龙还宝刀未老,但他的剧已经不再是那个讲究“从人物到场景一气呵成”的质感剧。
从“艺术创作”转向“商业项目”,本身没有错,但问题在于,原本该有的匠心被成本、效率、流量、商务层层压缩后,留下的只有“敷衍”。
导演没时间管造型细节,演员在高强度拍摄下来不及代入角色,编剧在资本控制下只能快节奏推进剧情——谁都没错,但也谁都没对。
新版《红楼梦》里,张淼怡饰演林黛玉因五官扁平被网友怒喷“不像贵族”,杨紫的陆雪琪、小夭也被批“撑不起绝世美人”的人设。
当演员的气质和设定背道而驰时,哪怕演得再卖力,也可能变成观众眼里的“违和感本尊”。
就像余男,在《战狼》、《图雅的婚事》中气场全开、角色饱满,但到了《藏海传》,被一个嘴唇困住了整个情绪通道。
说起女王角色,不得不提《甄嬛传》的蔡少芬、蒋欣。《琅琊榜》中的静妃。《美人心计》中的窦漪房。这些角色,靠的不是华服,而是气场与神态。
她们的妆发服饰都是为角色服务,而不是抢角色风头。她们让观众一看便知:她们是这个格局中的主导者,是掌权者,是谋局者。
可惜的是,《藏海传》没能把她的潜力“解锁”,反而用造型、剧情、人设把她活活“封印”。
郑晓龙真的老了吗?还是他也不得不向市场低头,接受“造型比演技更重要”的现实。
当我们记不住角色的名字,只记得“香肠嘴女王”,这是剧组的问题,还是观众的悲哀?
余男凭《图雅的婚事》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获封后.新京报 [引用日期2014-01-8]
余男凭《图雅的婚事》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获封后.新京报 [引用日期2014-01-8]
扫一扫关注微信